Entrées par stang

林才右酿酒师回台湾

因為創新,人生可以有全新的風景。原本在科技業服務的林才右,因為想全心投入喜愛的葡萄酒領域,毅然決然離職、遠赴巴黎藍帶葡萄酒管理學院進修,取得侍酒 師資格後,在台灣努力推動品酒文化,他說:「改變之初會很惶恐,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人安心,因為有熱情,所以會迸出許多新的想法與源源不絕的創意。 原文: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102633-157831?page=1

葡萄酒装柜小记

2月10日是葡萄酒出货的日子,为了确保顾客的权益和质量,每次出货我们都会亲自参与并详细的记录装货过程。除此之外,整个过程也有许多细节要注意,避免在装货的过程中发生意外,除了工作人员可能因此受伤,也可能会让葡萄酒受损。 在前一天晚上,我们先到城堡与城堡主人讨论隔天的装货流程与细节,确保当天一切能进行顺利。因为与我们合作的都是传统的法国城堡,参与装货的人多是城堡主人本人和家人。 当天早上八点四十五分,物流公司的卡车准时到达城堡,并把集装箱移动到仓库门口后,装货就正式开始了。装箱的葡萄酒先置于拖盘上,由插车搬到集装箱内,再一箱箱的由里到外堆好。箱子需要排的密实有条理,这样在运送的过程中才不会倾倒。在装货的过程中,卡车的轮子也要用固定器固定,以免发生意外。隔温材料已经预先贴好在集装箱的四周,上层则在装好货后再盖上,以确保最佳的隔温效果。除此之外,在纸箱的空隙也要塞入纸板,以免货物晃动。因为前一天已经讨论过相关流程,加上每个人都经验丰富,装货的过程非常顺利而且迅速,9:00点开始装货,11:00点就完成了共1200箱的装货作业。最后的一排要每种酒安排6箱贴上酒款名称与年份,以利到达国内后的清关作业。最后,由物流公司的司机负责关上集装箱并且锁上铅封,也必须把铅封号码纪录起来并且拍照。   这次的装箱作业虽然短暂,但是也让我获得不少经验。法国的传统葡萄酒农从采收葡萄、酿酒、装瓶、包装,到最后的出货,几乎全程参与,而每一步都是需要时间与精力,并且细心作业,好确保葡萄酒的品质,也让顾客能买得安心,喝得安心,每一瓶酒都可说是酒农的心血结晶。而最后的装箱过程,更是需要小心每个细节,以免一年以来的辛苦毁于一旦。事前的讨论和规划是不可缺少的步骤,就是因为这些模拟讨论,当天的装货才得如此顺利。

绿芦笋与葡萄酒在春天的邂逅

前两天写了有篇关于白芦笋配葡萄酒的文章,马上就有朋友越洋来问”国内都是吃清炒绿芦笋,那要怎么搭配葡萄酒呢?” “绿芦笋常常都刮刮(太多纤维)的,或是有时吃起来水水的,怎么办呢?” 觉得绿芦笋太”刮”的,请用削皮刀多刮几层,情况大致会解决,但也别削太多了,免得不够吃。觉得水水的话,可以买质量好一点的,或是把绿芦笋放进烤盘,上面铺层锡箔纸(一定要,不然就是烤绿芦笋了)放进烤箱烤,如此大抵上可以烤出些水分,让绿芦笋味道更集中。 回到正题,清炒绿芦笋可以搭配什么葡萄酒? 绿芦笋比白芦笋口感更重,蔬菜味更浓郁,可以采用口感也是相同浓郁的白酒来搭配,建议以下两款: 1. 隆河Condrieu的白酒,葡萄品种是Viognier。圆润优美的口感跟饱和的酒体都可以平衡纤维的粗糙,异国风情的香味(杏桃,洋槐等)也同时丰富了绿芦笋的气味,搭配的感觉就彷佛国内的绿芦笋找到了来自隆河的情人一般。 2. 波尔多Pessac-Leognan的白酒,葡萄品种为Semillon及Sauvignon Blanc混酿。Semillon以酒体扎实厚重,气味丰富甜美著称,再配以Sauvignon Blanc的清新草味与淡淡的蔬菜气味,绝对会是清炒绿芦笋的好搭档,值得一试 (Wright自己没试过)!   ~ 莱特 Wright ~